春天“寒”“湿”偷袭,艾灸来保健,进补有讲究
早春时节,气温多变,过山车式的天气让人手忙脚乱。这种前期暖后期冷、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现象叫做“倒春寒”,一般发生在初春三月。
春季天气悄悄升温,各种变化也要防“春寒”?注意这几种身体症状
天气比较变化多端,大家要注意“湿”和“寒”的情况。
受寒了或者因为“湿”的影响,导致疲劳困倦、失眠,或者关节问题等等,有些人容易身上出现各种疼痛,去检查也没有明确病因。
推荐艾灸穴位
中脘穴:
定位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处。
曲池穴:
定位:屈肘成直角,当肘弯横纹尽头处;屈肘,于尺泽与肱骨
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。
足三里:
定位:足三里,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
丰隆穴:
定位: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,外踝尖上八寸,条口穴外一寸,距胫骨前缘二横指(中指)
施灸方法:
悬灸10分钟,以穴位皮肤潮红色为度。使用时注意力要集中,艾火与皮肤的距离,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。注意不可灼伤皮肤。
保健小妙招
天天圆肉红枣未必真的“补”规律作息很重要!
保健小妙招
1、规律作息
肝经跟胆经是密切相关,肝胆之气是在夜里11点之后进入了主要脏腑的循行时间,所以,这段时间的睡眠对于肝胆之气的保护非常重要。如果是熬夜的人,这方面就会受到挺大的影响。
2、适当运动
各种运动对人体会有调节的作用。运动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,最简单的比如说跳绳,占的地方不是很多,而且自己就能完成的,或者是做八段锦、打太极等等,如果有条件的可以跑步。
3、食养
这个季节,如果人体寒湿偏重,葱姜之类比较有用。但是注意不要过量哦!
2024年3月12日
ꄘ浏览量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