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夏至节气灸】冬至饺子夏至面!防暑、防湿、防寒话养生

北京宛灸堂    艾灸养生    【夏至节气灸】冬至饺子夏至面!防暑、防湿、防寒话养生

 

夏至九九歌


一九至二九,扇子勿离手
三九二十七,汗水塌了衣
四九三十六,房顶晒个透
五九四十五,乘凉莫入屋
六九五十四,早晚凉丝丝
七九六十三,夹被替被单
八九七十二,盖上薄棉被
九九八十一,准备过冬衣

 

夏至后,第三个庚日至第四个庚日的十天为初伏,第四个庚日至立秋后初庚的十天为中伏,立秋后初庚起的十天为末伏,这首“夏至九九歌”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入伏后从炎炎酷暑到逐渐秋凉的天气变化。

 

夏至面——天渐短、三伏将到

 

 

我国民间自古以来,就有“冬至饺子夏至面”的说法,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。而这天为什么要吃面呢?有多方面的原因和说法。

 

(1)象征着夏至这天的白昼时间最长 

用面条的长比拟夏至的长昼时间,正如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也吃面,为的是取一个好彩头。夏至以后,正午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,北半球的白昼长度日渐缩短,因此,我国民间有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说法。

 

(2)预示着三伏天即将来临 

气候上,夏至以后气温继续升高,再过二三十天就会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古人通过各种途径来消暑度夏,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丰富的节日饮食,如夏至面。早在魏晋时古人就有伏日吃“汤饼”的习俗,汤饼就是后世面条、面片汤的雏形。夏至过后就是三伏天,所以夏至面又叫作“入伏面”。

 

(3)夏至新麦登场要尝新 

夏至吃面,有人认为,夏至时,黄河流域夏收刚刚完毕,新麦上市,于是古人夏至吃面尝新,庆祝丰收。从气候和营养学上来说,夏至前后,气候炎热,潮闷多雨,人们常常食欲不振,消瘦憔悴,素有“苦夏”之扰。在饮食上,夏季宜多食助消化类的杂粮,尤以清淡为好。以此而言,面条是最好的时令食品,热面可发汗去湿,凉面有降温祛火之效;且面条制作简单易行,食用方便,其中所加各种蔬菜等的营养成分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。

 

夏至节气灸

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,这个时候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上方,白昼最长,阳气最盛。从中医理论讲,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,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。夏至前后几天都是艾灸的好时机,借助天时,祛除体内寒湿,强身健体。

 

 

战国时的孟子曾说:“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。”说明艾灸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很普遍了。之后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艾灸一直陪伴在老百姓身边。这几年国民对传统养生方法的追捧使得艾灸重新回到大家的身边。

 

古人说过: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。”

 

唐朝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里说过:“艾火可以灸百病,杀鬼邪。”艾灸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养生保健法。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,是宝贵的财富。

 

夏至时节随着天气变热,虽然达到最高点,但闷热的现象还是会让人有中暑的现象,艾灸要以清暑利湿为主。

 

 

给您推荐大椎、至阳、命门、膻中、巨阙、神阙、关元等穴艾灸清暑利湿

 

大椎穴

标准定位: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

俞穴操作:取坐位或俯卧位,点燃艾条,对准大椎穴,温和施灸,每次艾灸5-25分钟。

 

至阳穴

标准定位:在背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
俞穴操作:温和灸每次5-25分钟。

 

命门穴

标准定位:人体命门穴位于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

俞穴操作:取俯卧位,点燃艾条,对准命门穴,温和施灸,每次灸5—20分钟。

 

膻中穴

标准定位:在胸部,横平第四肋间隙,前正中线上。

俞穴操作:艾条灸3—7分钟。

 

巨阙穴

标准定位:巨阙穴位于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6寸。

俞穴操作:艾条灸3—7分钟。

 

神阙穴

标准定位:在脐中部,脐中央。

俞穴操作:取仰卧位。对准神阙穴,温和施灸,每次灸5~20分钟。

 

关元穴

标准定位:在腹正中线上,位于脐下三寸处。

俞穴操作艾条灸5—10分钟。

 

 

好艾灸源自好材料
 

 

艾草最好为农历5月份向阳处生长的。在农村,一到端午节,妇女都到野外采艾草,这个时候的艾草最有药力。相对于新艾草来说,艾灸最好用陈艾,陈艾比较温和,新艾会有灼烧感。

 

李时珍说:凡用艾叶,需用陈久者。

⊙注:文章仅供学习参考,来源于网络,供交流学习使用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


 

 

2024年6月29日
浏览量:0
收藏

News Inform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