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养生|腊月养生,讲究“养肾防寒”,几个小建议供大家参考

北京宛灸堂    艾灸穴位    艾灸养生|腊月养生,讲究“养肾防寒”,几个小建议供大家参考

腊月养生有传统

 
 

     腊月是农历的最后一个月,我们常说“寒冬腊月”,这也就意味着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。俗语有云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,而这里的所说的“三九”天大部分时间正是处于“小寒”节气,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。这也印证了国人有在冬季滋补、养生的传统。中医认为,寒为阴邪,是冬季的主气,易伤人体阳气,这一阶段养生的关键是“养肾防寒”。

  

 

温阳为主

腊月是冬季的月份,冬季是收藏的季节。在这个季节里,人体的阳气内敛,容易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。因此,腊月养生的首要原则是温阳。通过食用温性食物、保暖、适当运动等方法,可以提升体内的阳气,增强身体的免疫力。

滋阴为辅

虽然冬季需要温阳,但是过度温阳会导致体内阴液不足。因此,在养生的过程中,还需要注意滋阴。通过食用滋阴的食物、保持室内湿度等方法,可以维持体内的阴阳平衡,让身体更加健康。

注重调理脾胃

腊月是春节前的一个月份,也是年货采购的高峰期。在这个时候,人们往往会食用大量的美食和年货,容易出现脾胃不和的情况。因此,在腊月养生的过程中,需要特别注重调理脾胃。通过合理饮食、适当运动等方法,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,增强身体的吸收能力。

 

饮食养生

在腊月里,饮食养生是非常重要的。中医建议人们应该遵循“少辛多酸”的原则,即少吃辛辣的食物,多吃酸味的食物。此外,还可以食用一些温性食物,如姜、葱、蒜、山楂、红枣等,以提升体内的阳气。同时,也要注意滋阴,食用一些滋阴的食物,如银耳、百合、梨等。

运动养生

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提升阳气、增强体质。在腊月里,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,如太极拳、散步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冬季天气寒冷,不宜过度运动,以免对身体造成负担。

精神养生

在腊月里,人们容易受到春节氛围的影响,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情况。因此,精神养生也是非常重要的。人们应该保持心情平静、愉悦,避免过度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。可以通过听音乐、阅读等方式来放松心情、缓解压力。

保暖养生

冬季天气寒冷,保暖是非常重要的。人们应该注意头部、脚部等部位的保暖,以免寒气侵入体内。同时,也要注意室内的温度和湿度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避免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生。

脾胃调和身体健——灸胃俞、中脘、三阴交穴

悬灸胃俞穴

取穴原理:《针灸大成》:“主霍乱,胃寒,腹胀而鸣,翻胃呕吐,不嗜食,多食羸瘦,目不明,腹痛,胸胁支满

艾灸方法:取俯卧位。点燃艾条,悬灸胃俞10~15分钟,火力可以稍重。每日1次。

 

隔姜灸中脘

取穴原理: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胃胀者,腹满胃脘痛,鼻闻焦臭,妨于食,大便难”,“心痛有塞,难以俯仰,心病冲胃,死不如人”,“腹胀不通,寒中伤饱,食欲不化”。

 

艾灸方法:取仰卧位。选择新鲜的老姜,切成0.3厘米厚的薄片,在姜上扎小孔。把姜放在中脘穴上,将艾炷放置姜上,点燃艾炷,小心施灸5~10分钟。

悬灸三阴交

取穴原理:《针灸资生经》:“足踝以上病,宜灸三阴交,绝骨,昆仑。”

艾灸方法:取坐位。点燃艾条悬灸三阴交穴,5~15分钟,每日1次,5~7天为一个疗程。

 

小结

 
 

     总之,通过遵循温阳、滋阴的原则,注重调理脾胃等方法,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状态。在养生的过程中,还需要注意饮食、运动、精神和保暖等方面的问题,才能更好地增强身体素质,迎接新的一年。

  

⊙注:本公众号为艾灸知识交流共享平台。文章仅供学习参考,如涉及用药疗方,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。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及百度百科,供交流学习使用(非商业目的)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

 

 

2025年1月2日
浏览量:0
收藏

News Inform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