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养生|冬日夜长,你是不是又睡不着了?一起来艾灸这几个穴位吧!转发
• 在忙碌中寻找健康 •
热爱生活 追求健康
激情
积极
感恩
表现:上床后一两个小时了,还睡不着。睡得特别浅,一整晚都在做梦。睡着没多久就醒了,醒了就再也睡不着。一会儿睡一会儿醒,睡得不踏实,老是断断停停。
原因:想得太多、累着了,气血不够、心里慌慌的没着没落,受了惊吓,心里有火,心和肾 “闹别扭” 不协调了;心情不舒畅、肝火往上冒;吃东西没节制、肠胃不舒服,这些都能让人夜里睡不好觉。
方法:艾灸能补充身体的能量,让心里踏实、安神,还能把身体的筋脉打通,让睡眠变好,人也更有精神。
01 / 艾灸养生穴位
主穴:涌泉穴、膈俞穴、肝俞穴。
辅穴:肾俞穴、神门穴、关元穴、百会穴。
1、涌泉穴
取穴方法:涌泉穴在足底部,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,约当足底2、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。
名称释义:涌即涌出,泉即水泉,水上出为涌泉,此穴居足心陷中,经气自下而出,故名涌泉。
涌,有水腾溢上升之义,涌出,上涌。泉,水自地出为泉。按少阴居人身六经之最里,本穴又为全身孔穴最下,承至阴之静,由阳经至于阴经,而作涌泉之动。犹人情物理之极,则必反也。本经承足太阳之阳,合于本经之阴,循下而上。少阴根于涌泉,即犹天一之水由地下涌出,故其次穴曰然谷。如伤寒病之回阳,以足心转热为断。张隐庵曰:“地下之水泉,天一之所生也。故少阴所出,名曰涌泉。
2、膈俞穴
取穴方法:膈俞穴在背部,当第7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八会穴之血会。
名称释义:膈指横膈,俞即输注,本穴是横膈之气转输的部位,故名膈俞。膈,指横膈膜,又,格拒也。此穴内应横膈膜,而为之俞,可以开通胸膈之关格及格拒否塞诸病之处也,故以为名。
3、肝俞穴
取穴方法:肝俞穴在背部,当第9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名称释义:肝即肝脏,俞即输注,本穴是肝气输注的部位,故名肝俞。
4、肾俞穴
取穴方法:肾俞穴在腰部,当第2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名称释义:肾即肾脏,俞即输注,本穴是肾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,故名肾俞。
5、神门穴
取穴方法:神门在腕部,腕掌侧横纹尺侧端,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。
名称释义:神指心神,门即门户,心藏神,此穴为手少阴经的输穴,为心气出入之门户,故名神门[3]。神门穴有镇静、安神、宁心、通络作用,治恐、悸、呆、痴、健忘、狂痫等。神识不清诸症,取本穴以开心气之郁结,故称“神门”。
6、关元穴
取穴方法:昆仑穴在足部外踝后方,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。
名称释义:关即关藏,元即元气,此穴在脐下3寸,为关藏人身元气之处,故名关元。
7、百会穴
取穴方法:百会穴在头部,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,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。
名称释义:百即百脉,会即交会,此穴在巅顶部,是足三阳、足厥阴和督脉等众多经脉交会之处,故名百会。
施灸方法:
取艾条点燃,艾火距穴位皮肤1.5—3cm处温和施灸,每次灸10—15分钟(施灸时间可根据自身状况适当延长或缩短)。
02 / 艾灸养生事项
施灸:艾灸穴位时间设置为10—15分钟。鉴于个体皮肤对热的耐受度不同,时间可以调整,一般以灸至皮肤发红、不起泡为准。
禁忌:醉酒、空腹、过饥、过饱、大惊、大怒、大汗、极度疲劳的时候禁灸;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;
艾灸后,施灸部位4小时内不能接触冷水;
艾灸后调养:多喝热水,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;
艾灸结束后,不能马上离开施灸的地方,穿好衣服后在原地停留10-15分钟才能离开,出汗者应等汗停了再离开。
END
⊙注:本公众号为艾灸知识交流共享平台。文章仅供学习参考,如涉及用药疗方,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。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,供交流学习使用(非商业目的)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

News Inform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