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至,别错过!三九灸一灸,巧借天时驱病邪,开启健康新一年,快抓住这调理黄金期
为什么要做“三九灸”?
俗话说:“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”。
“三九”是阴气旺盛之时,同时也是阳气始生之时,但阳气在此时比较微弱,因气温较低,阳气敛藏,毛孔闭塞,气血不畅,如果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,就可能会让外邪趁虚而入,导致百病缠身!
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,在调治过程中,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。
在三九天灸疗,可平衡阴阳、通经活络、温阳祛寒,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。
三九与三伏相互巩固
我们都知道,一天中最适合灸疗的时候是阳气生发的上午。那么,一年中呢?
答案就是:阳气最旺的三伏和寒气最重的三九。
这与中医“天人合一”的理论不无关系,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,在疾病的调理过程中,若能顺应四季气候来平衡人体阴阳,可达事半功倍之效。
“三伏灸”与“三九灸”都是顺应四季气候特点的内病外治疗法,其理论基础是“夏养三伏,冬补三九,冬夏共治,阴阳调衡,疗效相得益彰”。
“三伏灸”是为了借外界阳气、祛体内病邪,目的在于“冬病夏治”;“三九灸”是为了补充阳气、抵御寒邪,目的在于“夏病冬防、冬病冬调”。
二者均是扶阳补虚疗法。
冬天的“三九灸”与夏天的“三伏灸”相配合,夏养三伏、冬补三九,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。因此每年冬天三九天时,医家用“三九灸”来加强和巩固三伏灸疗效。
以下是“三九灸”推荐灸疗穴位:
驱寒毒:收阳气,调平衡
“冬伤于寒,春病纠缠”,寒邪是三九天最令人头痛的毒邪,而对抗寒邪非常有效的就是补足阳气。
阳气充足,让温暖在全身流动起来,经常手脚冰凉的人也不怕冷了。
大椎穴: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。
这是人体自带的小火炉,灸此处能通七经,不但能祛除寒气,还能为身体注入源源不断的阳气。
保健康:扶正气,强体质
在与病邪的交锋之中,正气是最优秀的“先锋”,三九天,利用灸疗扶正祛邪,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,少生病少受罪,给身体全效防护。
关元穴:在腹中线上,脐下3寸的位置。
关元穴是人体元气、元阴、元阳交汇之所,艾灸这个穴位能扶正固本、温通经络、理气和血、补虚益损,大补一身之元气,增强体质。
助冬藏:养肾气,护根本
肾是人体先天之本,是生命之源。冬季是肾精封藏的季节,守护好肾脏,护住身体的根本,灸疗同样可以帮到你。
涌泉穴:位于足底部,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。
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,灸这个穴位,能滋阴养肾,让生命之力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,由下至上滋养全身。
增运化:健脾胃、促运化
脾胃是后天之本,掌管全身水谷精华的运化和输布。一切养生的本源都要回到增强脾胃运化能力之上,这样才能为身体的各个系统提供行动的“能量”。
中脘穴:为任脉穴,在脐上4寸的位置。
灸中脘穴能温胃止呕,散寒止痛,和胃健脾,温补脾阳,经常灸这个地方,帮你照顾好这个后天之本。
促代谢:清毒素,利代谢
干净的居住环境会让人感到舒适,“干净”的体内环境同样对健康有着莫大的益处。垃圾毒素如果不能及时代谢出去,挤占空间,补益就难以有效,长期下来,会拖垮身体!
大肠俞穴:位于人腰部,第4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的位置。
大肠俞作为主管大肠问题的重要腧穴,能清肠道垃圾,灸这个穴位,能令肠道得到刺激,排出体内的垃圾废料,提升身体的代谢能力。
网络免责声明 | 本公众号为艾灸知识交流共享平台。文章仅供学习参考,如涉及用药疗方,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。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,供交流学习使用(非商业目的)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